“36岁,9成新,没碰过男人”文案火了:自我标价的女孩多可怕?

秋葵视频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645/3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799天

  前段时间,又一个的抖音文案开始流行。

  “36岁,9成新,没碰过男人,初吻还在,也没人喜欢,长得好看有什么用,还不是一个人。”

  文案结尾附上#辣妹的标签。

  这不就是在给自己明码标价,物化自己吗?

  这则文案让许多人感到不适,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是物品吗?为什么不好好站着要跪着?”

  “确定36不是清朝的木乃伊?”

  “东西才用新旧,把自己当个人吧。”

  真的可笑又可悲。

  在万千女性性别意识觉醒的时代,居然还会有如此多的女生自己把自己当商品,亲手给他人递刀。

  更无奈的是,自我物化的女生们,还有很多。

  01

  曾经,一款名叫“佳丽贷”的贷款产品,悄然兴起。

  

  顾名思义,这个产品的特点就是,贷款条件不看信用记录、收入水平、负债水平,甚至也不看你有没有工作,想借钱,只要一个条件:漂亮。

  越漂亮的女孩,能借到的钱就越多。

  只要是年满18岁至28岁的女性,仅凭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上万元贷款,并且保证当日到款。

  只要看脸就能借到钱,几乎零门槛,于是很多“手头紧”的女孩,秉着“不借白不借”的心态,纷纷入坑。

  但贷款公司岂会白白让你借?

  虽然钱容易到手,但利息却不低:

  如果贷款8千元,每天需还款330元,在30天内还清,到手只有6400元,1600元需被扣管理费等还清时归还。如果贷款2万元,30天还清,每天需还800元,实际到手只有16000元。

  一旦还不起钱,就得照他们的意思做了。美其名曰:“给你们安排工作。”

  那些还不起钱的女生,就要被介绍到酒店、酒吧KTV去上班陪酒。

  

  

  也许你以为能答应这样工作的女孩会极少,但卧底的记者发现,其实每天来咨询“佳丽贷”的年轻姑娘真不少。

  她们贷款的理由五花八门,最后都落入公司早就设好的圈套,听从他们所谓的工作安排,从事酒吧KTV等夜场陪侍。

  每天,这家贷款公司都会有漂亮的年轻女性前来贷款。

  更别提裸贷了。

  “只要你愿意用手持身份证的裸照抵押,就可以轻松借钱。”

  借钱的额度,是普通渠道能借到的2到5倍。

  逾期不还钱怎么办?好办,公布裸照给女生的家人朋友,甚至要挟女生提供性服务。

  这样过火的条件,照样有不少女生埋单。

  搜集了大量女生裸照的网站当然不会放过这笔“资源”,最终纸包不住火。

  10G裸照被曝光,共涉及161位女性。最小的17岁,最大的47岁。

  

  正如红网的记者所说:“这些女生的‘物化自我’,比起男性物化女性,更让人寒心。”

  当你把自己的身体明码标价的时候,当你默认自己的容貌、身材可以用等级衡量,可以作为交易筹码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一个完全的人,而更像是商品。

  别人将你物化,这不可怕,时间可以证明他们的错误。

  但这样出自自愿、主动物化自己的,才是最可怕的。

  02

  有一个关于减肥与体重秤的有趣小故事。

  现如今,想必几乎所有人都习惯不时站在体重秤上测量自己的体重了吧。

  但其实,“精确测量体重”的需求,却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或者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没有体重秤之前,人们根本不需要称体重。

  那这种需求是从何时开始的、又因为什么而出现的呢?

  据悉,19世纪末,才开始有一些医生开始记录病人的体重。

  从那之后,体重秤慢慢地从诊所进入到公共街道、广场,直至最后进入家庭。

  但称体重这个行为变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其实是20世纪初才开始的事。

  20世纪20年代,不同类型的家用秤出现在市场。

  伴随着体重秤的普及,带来了男女两性差异越来越大的双重标准,以及女性越来越严重的体重焦虑。

  这些家用秤的广告上时常印着摆出挑逗姿态、穿着睡衣的女性形象,让社会对女性的身材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

  

  1925年,家用体重秤变得更加流行,广告承诺给顾客一种“更科学的减肥途径”,而这种方法就是“你必须对你的体重更了解”。

  他们将体重秤和迷人的身材联系在一起,说如果你不称体重,你就没办法拥有一个好的身材。

  “女性就要减肥、拥有苗条身材”的观念,也渐渐成为主流。

  美国历史研究教授凯瑟琳娜·韦斯特的调查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她分析当时报纸和杂志后发现:

  “直到20年代体重秤进入家庭之前,整个文化氛围并没有宣传任何“女性应该节食”的想法,外界鼓励她们以健康美丽的丰满形象展示自己。”

  体重秤和女性的幸福感本来毫无关系,被体重秤公司宣传话术一连接,幸福感就和这个物件产生了联系。

  体重秤上显示的数字,甚至变得可以代表你的吸引力大小,这就是物化。

  许多女性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开始自我凝视,为了苗条身材不惜节食瘦身,不知不觉地自我物化。

  03

  自我凝视是自己对自己的审视。

  这种审视混杂了社会的期待,同时也伴随着你自己的思考,有的时候是焦虑、失望,甚至是恶心。

  当自我凝视与社会期待方向一致时,女性可能比任何其他外力都更有力量规范自己。

  今日有氧塑形为求马甲线,明天节食减脂只为小鸟腿……

  于是乎,抖音上还有了这样的描述:

  “不要老说别人太瘦,你要知道,排骨永远比肉贵。”

  

  然而,满足外界的期待,你永远都满足不完。

  当你一直去追求一个数字、一个身材,并等待别人评判的时候,并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和让自己真实开心的能力。

  一个时不时地就偷偷看别人的眼光,并在得到反馈后看脸色改变自己的人,你觉得会开心吗?

  限制一个人的不是贫困、脆弱,而是自我物化。

  把自己当成物品双手奉上供他人挑挑拣拣,当让人满意变成你人生中最大的意义时,你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也永远无法自由。

  人活一世,就该为自己而活,难道不是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