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生育政策来了!梁建章:这标志着政策将走向鼓励生育

web114教程网 http://www.web114.com.cn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要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月31日下午,携程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人口学者梁建章就放开三孩生育政策接受了媒体的线上群访。他表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政策,标志着政策将走向鼓励生育。

  每年或增加几十万新生儿

  对于三孩生育政策会为人口状况带来怎样的改变,梁建章预测,政策的顺利实施,每年可能增加“几十万、不到一百万”的新生儿。他认为,放开三孩和全面放开,实际效果差得不多,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都很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关键看这些配套政策能否提高生育率。

  此外,受疫情影响,梁建章认为,今年的生育数字可能不够理想,有可能会比去年的1200万还要低,甚至可能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明年疫情控制得当,加上三孩政策的鼓励作用,明年的生育数字会比今年好一些。

  托儿所普惠是未来大方向

  对于三孩生育政策会为教育行业带来什么影响,梁建章表示,因其复杂性与广泛的牵涉面,教育政策可能是所有鼓励生育政策里面最难的方面。他认为,托儿所普惠是未来的大方向。

  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梁建章认为,教育基本上是离高考越远的地方,越可以有所作为。因此他认为三孩生育政策对育儿成本、教育方面的成本可能作用没那么大,但对零到三岁的成长阶段,普惠托育政策值得关注。

  三孩成本或将远低于预期

  对于三孩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梁建章认为,这对中国经济长期的信心是有帮助的,对整体中国经济有很大的激发作用,也会增加投资者对各行各业的信心。

  有记者提出,如何看待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建议生育两个孩子之后才有权使用避孕产品?梁建章强调,鼓励生育一定是通过降低成本、降低负担来让大家能够有意愿生,让喜欢小孩的人能够更多地实现他们的愿望。

  梁建章认为,从养育成本来说,一个小孩的成本跟两个小孩的成本、三个小孩的成本,不是线性增加的。只要配套措施到位,把育儿成本降下来,生二孩的边际成本远小于生一孩的成本,生三孩的成本也远小于生二孩的成本。

  建议为企业员工的产假买单

  有媒体提问指出,目前有很多人一个都不生。梁建章为此提了一个教育方面“离经叛道”的改革措施,就是“提前高考缩短学制”,让很多人早点工作。

  对于三孩生育政策对女性在职场的影响,梁建章表示,幼托、产假都有最直接的影响。产假的关键点是政府可以为企业买单或补偿,否则会形成企业对女性的歧视。此外,社会也应该提倡灵活的在家办公方式,有些措施携程已经开始施行,可以让母亲更好的安排职业生涯和养育小孩。

  “不是说一对夫妻可以生三个等于是一个女性就能生三个,要提倡各种女性友好的措施,男女平权,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建议提供购房补贴

  配套住房措施方面,梁建章认为,住房政策应该跟着人走,哪些地方有更多的人口流入,就应该给更多的指标,可以建更多的房子,抑制房价,让年轻人也可以买得起这样的房子。

  他建议提供购房补贴,“把地税部分返回给多孩家庭,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结合我们房地产改革的政策。”

  梁建章表示,中国目前的生育成本比较高,但中国是大国,能够有更多的资源、政策空间去解决问题。对于鼓励生育来说,解决生育成本的力度可能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未来的年轻人压力会减轻,“国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

  延伸阅读

  放开三孩后将迎来新的生育潮?北大教授:很大可能不会

  据新华社报道,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要求,要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放开“三胎”立即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从2011年11月起,中国各地开始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到2013年12月,中国开始了单独二孩政策时代;再到2015年10月,全面二孩政策也最终推及开来。

  为何要在现阶段进一步要放开三孩政策?背后具备了哪些现实条件和综合考量?如何才能让三胎政策真正落地?5月31日,红星新闻就此独家对话了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

  

  现阶段放开三胎政策是必须吗?

  专家:生育率、出生人口连年走低,三胎已势在必行

  “在现阶段放开三孩政策,首要考量的因素,是我国生育率持续低迷,少年儿童占比仍处在较低水平。”陆杰华说。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比2019年的出生人口1465万减少265万人,下降18%。而实际上,我国出生人口已从2017年以来就已经“四连降”。

  同时连年下降的还有我国的总和生育率指标。根据调查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孩子数量)数据为1.3。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此前曾撰文表示: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1.5的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在2018年和2019年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495和1.47。5月1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七普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回复红星新闻记者提问时曾表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

  从儿童占比来看,陆杰华指出,受二胎政策影响,我国0-14岁儿童占比在2020年达到了17.95%,较2010年上升1.35个百分点。但从整个人口结构来看,这一数据仍占比不足,我国人口结构问题依旧突出。

  基于以上现实考量,陆杰华认为,由于我国生育率和出生人口已经连年走低,尽管二胎政策和优生优育政策让儿童占比有所回升,但这一力度仍旧不足,因此进一步放开三胎已是势在必行之举。

  

  三胎政策应尽快落地

  否则将错过人口发展转型期的好时机

  在陆杰华看来,当下让三胎政策尽快落地,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育率的回升,缓解人口结构问题,使得儿童占比有一定提升;另一方面,从社会长远来看,还将有助于我国抵抗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到来,并让我国的人口红利持续更长时间。

  “一方面是我国老龄化问题已经较为突出,另一方面是我国劳动力数量占比下降趋势明显。”陆杰华分析指出,以上两大人口结构问题在当下均较为突出,因此如果三胎政策不及时落地,那么将错过人口发展转型期里的好时机。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人口年龄构成来看,我国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较2010年下降6.79个百分点。因此,陆杰华认为,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尽管当前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仍占比较高,但比过去已经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如果没有及时的人口补充,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劳动力人口或将进一步减少,人口红利也就将逐步推出历史舞台。

  与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相对应的,是老龄人口占比的提升。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则上升5.44个百分点。

  因此,陆杰华表示,老龄化问题也是接下来我国人口结构将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缺乏及时的劳动力和新增人口补充,人口负增长问题会加速到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我国人口总量庞大,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三胎政策放开后会迎来新的生育潮吗?

  专家:很大可能不会出现

  在三胎政策落地之后,我国是否能开启新一轮生育高峰?陆杰华对此表示:“按照我们的预估,三胎政策后很大可能不会引发一次新的生育潮。”

  实际上,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陆杰华表示,尽管出生人口有一定幅度回升,但实际并未迎来此前预估的生育高峰和二孩堆积现象。同样,陆杰华表示,放开二胎没能迎来理想的生育高峰,放开三胎也很难出现新的生育大潮。

  “从生育主体的意愿来看,目前放开生育的重心仍是家庭二孩。但由于二孩尚未迎来预期生育高峰,因此要在二孩基础上再生三孩的意愿或许并不会太强烈。”陆杰华分析指出,无论是从生育三胎的基数、体量、规模占比来看,还是生育三胎可能的预期来看,出现生育新高峰和三胎堆积的概率并不搞。

  那么,是什么限制了年轻人的生育欲望?陆杰华分析指出,最大原因在于当前的生育成本过高。除了生育成本外,陆杰华表示,目前作为生育主体的80后、90后,受新思想的影响,生育观念也有所变化。“年轻人的人生目标开始趋于多元化,生育已经不再是人生必选项。”因此,陆杰华认为,传统婚恋和生育观念的转变,也是限制当下适龄人口生育的一大重要因素。

  “而从整个社会来看,我们过去人口越少越好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这也是限制人口增长的一大问题。”陆杰华告诉红星新闻,过去我们认为庞大的人口数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负担,但实际上,我们如今面对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要比人口数量的问题更严重。因此,不彻底扭转这一观念,生育潮的到来仍将是一大难题。

  三胎要“出生”,应该怎么做?

  专家:完善生育配套措施、保障女性就业权利

  陆杰华告诉红星新闻,放开三胎政策只是鼓励生育的第一步。而真的让三胎“生出来”,首先应该反思的是,在二孩生育放开后,我们为何没能实现生育高峰的问题。

  实际上,从1992年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低于2.1(达到人口更替水平值),至今已近30年。而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落地5年后的2020年,生育率仍处在1.3的水平,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也曾公开表示:“1.3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在陆杰华看来,二胎政策背后所反应出的生育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如今已经成为放开三胎政策必须要考量的现实问题。

  要保证三胎的落地,陆杰华认为,首先需要完善生育配套措施,出台更细致的家庭生育友好政策,同时建立起服务全社会的托幼服务,降低教育成本,这才能免去一个家庭生育三胎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陆杰华表示,作为生育本身的女性权利保证,也是三胎落地的基础。因此,陆杰华指出,要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来保护女性的就业权利,免去其面对的不公平社会职业竞争。“如果这些综合性问题不解决好,那么就很难释放出预期的生育率。”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特别提出了婚嫁、年轻人婚恋观等问题。其中明确指出: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这些问题是否与三胎落地有关?陆杰华对此表示,当前我国婚恋文化中,年轻人婚恋意愿低,结婚后趋向不生育或少生的现象比较明显。因此,改变其婚恋观念,让更多人勇于选择婚姻,勇于生孩子,其实是提高生育率的一个先决条件。

  此外,也有声音认为,当前由于学制过长,导致女性毕业后就以进入晚婚晚育的状态,这也是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声音建议,要放开生育,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学制。

  就此说法,陆杰华回应红星新闻指出,从现实来看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但缩短学制和生育意愿的提升存在多大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在陆杰华看来,无论是修改学制还是改变年轻人的婚育观念,是一项长期持续的政策推动。但现阶段的首要任务,陆杰华认为,依旧是完善友好的生育环境,为女性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才是重中之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