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格隆汇新股了解,深圳市泛海统联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统联”)今日通过科创板IPO大考,是公司迈向资本市场重要的一步,国金证券为其保荐人。
泛海统联最早于2016年6月由康晓宁、方龙喜、杨虎三人共同出资成立,报告期内,公司一共发生了五次股权转让和六次增资。直至当前,杨虎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37.0637%股份,为泛海统联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1
业务线相对单一
泛海统联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精密零部件产品的生产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为客户提供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简称“MIM”)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触控电容笔、智能穿戴设备、航拍无人机等消费类电子领域。
相较于传统金属加工技术,MIM近净成形,几乎无废料,可以用于大批量生产三维形状、复杂结构、精密尺寸的金属产品,设计自由度高,近年来在国际粉末冶金领域中发展迅速。
根据Maximize Market Research数据,2018年市场规模为28.7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52.6亿美元。其中,中国MIM市场占比最大,达40%左右。国内MIM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121.9亿元。
2018年—2020年,泛海统联实现营业收入由1.28亿元增长至3.3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由460.8万元上升至7333.1万元;毛利率也维持较高水平,在40%-50%之间,比同行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
分产品来看,MIM贡献了绝大部分收益,占营收比例超过90%。MIM支撑业绩的同时,也反映出泛海统联的业务线较为单一。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公司部分产品价格出现较大程度下滑,其中,便携式智能终端用MIM产品价格由2018年的3.05元/个下降至2020年的2.52元/个,智能穿戴设备用MIM产品则由2019年的17.66元/个下降至3.72元/个,好在销量增长较多弥补了其价格下降空间。
随着MIM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及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若公司在未来竞争中无法增强其创新能力,扩展单一的业务线,可能将会对其经营状况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
高度依赖果链
涉足消费电子领域,多多少少与全球顶尖的消费电子公司苹果挂上联系,泛海统联亦是果链中的一员。
从前五大客户名单来看,富士康近年来一直是泛海统联最大客户,2020年收入占比达到40.57%;其次是歌尔股份,占营收比重为16%,铠胜集团和捷普科技亦是苹果指定的厂商。在过往的年份里,还出现领益智造等身影。由此可见,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且依赖于苹果产业链。
泛海统联亦坦言道,公司对苹果产业链的收入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70%。
值得注意的是,傍上苹果并非代表之后就高枕无忧,相关企业被踢出苹果产业链的事件也早有先例。若落得如此下场,无疑对其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除了客户依赖之外,泛海统联MIM产品的生产原料亦依赖于海外,核心原材料喂料主要向巴斯夫采购,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由2018年的47%提升至69.56%。向单一供货商采购,不仅容易被卡脖子,而且还要面临原材料涨价,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3
小结
泛海统联成立仅5年的时间,其收入规模已处于国内MIM企业前十的位置,且毛利率远高于行业平均,可见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公司也存在不少隐忧,譬如依赖客户及供应商、业务结构相对单一等问题值得关注。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如果无法独立自主,相当于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别人的手中。
(文章来源:格隆汇)
文章来源: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