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家新能源车企,闲置产能将超3000万辆?工信部:鼓励兼并重组

文| 王欣

编辑|冒诗阳

人到半山、船到中流,新能源汽车市场狂热依旧。

“现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多,处于小而散的状况。”9月13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无独有偶,今年9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表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替代优势尚未充分形成;产业基础比较坚实,但关键环节存在短板;社会关注持续升温,但盲目发展存在风险。”

据中汽协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为每年2669万辆,同年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36.7万辆。据此计算,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利用率仅5.1%,闲置产能超过2500万辆。

碳中和长期的政策红利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盲目投资、产能过剩话题又一次摆在眼前。

付于武:企业数量是太多了

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都明显滞后于产能增长。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30万辆,而产能为3661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14.47%,闲置产能将超3000万辆。

据最新的工商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达到479家。其中2019年我国新增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48家,2020年全年新注册21家。

然而,这479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仅占14.6%,注册资本小于4000万元的小型企业则占41.3%。整体而言,大而不强。

肖亚庆认为,现在各方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很高,但资源应该尽可能市场化集中,避免分散。2020年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为136.7万辆,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广汽、长城、蔚来、奇瑞合计销量超80万辆,而且这8家车企占据三分之二以上市场份额。

为此,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相关研究表明,产能过剩问题加剧,不仅会带来资金、土地和人才等资源要素的闲置与浪费,甚至还可能带来价格上的恶性竞争,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肖部长提出了产业的兼并重组的问题,这是一个老话题。我国汽车企业的数量在国际上也是偏多的。在新能源汽车,从宏观的层次看,我们的企业数量是太多了,集中度不够,规模也不够,所以很难产生规模的效应,我觉得兼并重组是一个大的话题。”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告诉AI财经社。

为了限制新能源投资过热,自2015年起,发改委就在出台相关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门槛,网传只发放十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以及2019年《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的出台,则有意控制产能过剩和盲目投资。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提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寻找代工方式进入汽车行业,发展智能汽车,并达到限制新增产能,利用闲置产能的效果;鼓励兼并重组和开展混改等。

“在管理汽车产业上,我们更多地依靠市场淘汰机制,同时出台具有根本性的适合当下的一些政策法规很有必要。”付于武向AI财经社表示,“汽车要不要像以前这样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设立门槛,生产资质和市场准入政策,到了该根本性调整的时候。”

新能源赛道天然是淘汰赛,但兼并不意味着“做强”

事实上,比起头部受关注的“蔚小理”、比亚迪的成长,新能源车赛道上的洗牌也一直没有停止。

博郡、知豆、时空、领途等多家造车新势力2020年销量为0,其他的新造车新势力赛麟、长江、前途等也接连被曝出陷入停产、欠薪、破产等困境。

此前,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在社交媒体预言,目前中国车企格局时,他认为基本是“3+3+3+3”角逐下两轮。其中,3家央企分别是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3家(传统)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造车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

“造车一直是一场淘汰赛,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传统势力在转型,跨国公司在大踏步的前进,尾部企业坐等被兼并就等于坐以待毙。兼并重组还是要坚持市场化。过去我们有不少的兼并重组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但历史证明,在政府主导下的兼并重组是没有生命力的,成功概率太低,虽然兼并重组很重要,但市场化的原则依然要发挥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我相信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诞生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付于武说。

关于竞争力核心要素,第一是产品,第二是团队,第三是核心技术,第四是资本。

“竞争力强的企业,在激烈的红海的市场竞争中,仍然掌握着核心技术,有团队,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精准的市场定位,有品牌溢出效应,这样的企业当然会存在,反之,缺少在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的企业,必然会淘汰,这是不言而喻的。”付于武说。

但是,兼并是否能让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是否能借此契机形成超越?

答案是否定的。靠兼并重组实现弯道超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在转型过程中,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从来都是要靠创新创造来赢得未来。

“企业别无选择,只有跟上转型步伐。”中科院院士、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9月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端研讨会上建议,新造车势力,技术上还是学特斯拉,走纯电+智能的路线;大型自主车企要学比亚迪,纯电动+插电并行发展。

而外资企业技术开发周期太长,反应速度太慢,传统惯性太大,角色转换困难。从原先在中国市场高高在上,到现在中国企业开始平视,外资企业心态急需调整。

“从产品看,国内车企搞的纯电动造型一个比一个新潮,但是外企出的电动汽车分不出来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品牌形象已经有相对稳固的定位,外形改动起来确实比较难把握。还有些外企,动力技术过于多元化。燃料电池、氢内燃机、混合动力、插电,纯电动等技术上还没有一个主攻方向,这对于快速动态变化的中国市场风险也是比较高的。 ”欧阳明高称。


武汉开空白票印刷 http://shenzhen18.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