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离开的消息,今晚刷屏热搜

人的一生究竟会面临多少告别?

答案是,不计其数。

从人出世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面对告别。

图源:豆瓣

那是生命中的第一次告别,我们告别了母亲身体里的温暖世界,成为了闯入新世界的小小生命。

来到这个世界后,我们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适应着各种告别,不断目送一些人的离去。

大家应该都读过中学课本上的散文《背影》。

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形象,具象了无数我们告别父母的时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几句看似轻飘飘的对白,写尽了子女目送父母背影不断远去的过程。告别有不可避免的悲伤底色,也注定是我们无法抵抗的存在。

今年秋天,她姐联合SOECOFFEE、INTOYOU,举办了一场线下告别仪式——「送给自己的一场告别」。

左滑动查看更多

为了召集活动的参与者,她姐在活动启动前发起了一场有关「告别」的征集,征集发出后收到了好多朋友的留言:

有人无比痛恨告别:“告别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操蛋、最残忍的事情!”

有人心碎于告别:“那种感觉好像你把碎了一地的玻璃片,闷头弯腰一片一片拾了起来。”

有人无奈于告别:“再也见不到故乡的春秋,留给父母的也只能是背影了。”

告别的苦,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过。

正因为痛苦,我们才如此抗拒告别。

她姐想问:你有认真地告别过么?

面对面、目视彼此的眼睛,直接了当地表达内心的不舍和珍重祝福。

图源:豆瓣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写下:

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我们太不擅长告别了。

在筛选告别仪式近千份的征集结果时,她姐深刻感受到,太多太多人提不起勇气面对告别,无论他们要告别的对象是谁。

面对亲人的离开,我们很难整理好情绪,没有勇气张嘴表达一句爱意,没来得及给予一些陪伴。

粉丝@钧声,一直想好好和姥姥告次别。姥姥去世后的这几年,她无比悔恨,因为对姥姥的误会,而错失了她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面对恋人的离开,有人会直接跌入无尽的情绪低谷。

粉丝@Kara和异国恋的男友分手后,她一度无法释怀,不能走出对前任的念念不忘。

也有人面对告别时,选择了被动、保持沉默。

这种沉默,还被我们美其名曰为:成年人的告别,从来都是悄无声息的。

她姐在告别仪式的征集中,还看到了好多类似的故事:

她们本是无话不谈的闺蜜。因为定居在不同的城市,从事着不同的职业,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没人提起那句再见,她们就渐渐失去联系了。

他们本是亲密无间的恋人,但因为地理距离与观念差异,他们选择了分开。分开后,他们默契地在微信上拉黑了彼此,从此彻底消失在彼此的世界里。

还有一些没办法割舍爱宠的铲屎官们。

粉丝@波波的宠物狗liko,两年前因为一场意外离开了她。

这两年间,liko这个名字成为了她闭口不提的伤痛,她不敢提起liko的名字,更不敢翻看之前的照片。

甚至于,还有一些朋友无法面对的是昔日的自己。

@兔兔,是个被容貌焦虑PUA长达十几年的胖女孩,她曾疯狂地嫌弃、厌恶自己XL号的身体,在煎熬、焦虑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不擅长便不作为,长此以往,我们愈加地不擅长告别。

这俨然形成了一个坚固的「闭环」。

只是,告别的缺失,注定会带来遗憾。

贾玲19岁那年,母亲因为一场车祸意外离世。

事发突然,当时还在北京读书的贾玲,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等她回到家乡时,见到的是母亲已经冰冷的身体。

母亲的离世,成为了贾玲心中永远的痛。

她努力打拼事业,实现了多年前对母亲的承诺。现在,她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喜剧演员。

只是这些成功,始终无法消弥她有关母亲的遗憾。

2016年,贾玲自立门户成立公司“大碗娱乐”,团队创作的第一个作品就是小品《你好,李焕英》。

李焕英,是贾玲妈妈的名字。

小品获得成功后,贾玲把母亲的故事搬到了大银幕上。

大年初一,由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了,电影斩获了过50亿的票房,引发了轰动式的效应。

之前,有人问贾玲为什么创造这部作品,她说:

成立公司是我生命中的大事,我想让妈妈知道,我也想让所有人知道,我的妈妈叫李焕英,她真的很好。

贾玲倾注了无数心血,用《你好,李焕英》这部作品,去传达对妈妈的想念。

故事中,她得以穿越回过去。但一切终究无法改变。

就像影片中,贾玲并没有扭转妈妈离世的事实。

唯一得以弥补的遗憾或许就是,至少在妈妈的弥留之际,贾玲可以在病床前,握住妈妈的手,和她好好再见了。

我们没办法阻止命中注定的告别。

我们能做的是发挥能动性,给那些昔日美好的回忆,画上完美的句点。

不留遗憾地好好说一次再见吧。

她姐想起了人称「潇洒哥」的音乐人赵英俊。

他离世后的第一个愚人节那天,赵英俊的好友在微博上曝光了他在2018年就录制好的一段「告别录像」。

视频中赵英俊身穿着一件黑色短袖,顶着我们无比熟悉的那个爆炸头。

面对镜头,他还在和大家开玩笑,那时他的脸上还没有被疾病摧残的痕迹。

就这样,他平静地说出,当大家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他肯定已经离世了。

他很留念这个世界,这里有音乐,有电影,有他热爱的一切。

可是再舍不得,也还是得离开。

之所以录制这个视频,是他怕自己没有时间,跟亲朋好友,跟这个世界好好道别。

所以,借这条视频,他希望能够好好地跟大家道一次别。

视频的最后,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永别了。

说这句话时,他的脸上没有眼泪,有的是淡淡的微笑,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影像。

他自己盖上了摄像头,完成了告别视频的录制。

她姐想,这就是潇洒哥告别这个世界的圆满方式。

以往,告别承受了太多的误解。

我们惧怕它,甚至妖魔化它,也因此,我们选择对它视而不见。

总归要分开的,那为什么不抓住机会,认真纪念当下告别的时刻?

是时候重新定义「告别」了——

这一切,也是她姐发起了线下活动「送给自己的一场告别」的初衷。

这是一次具有突破性的「尝试」。

如果我们赋予了「告别」以仪式感,将会得到什么?又会改变什么?

下面的这条视频,记录了有关这场「告别仪式」的故事,或许它能带给你一些思考与答案——

她刊,

#你想跟谁有一次正式的告别,你是否有认真跟一些人或一些事好好告别?告别,从不代表遗忘,我们线下发起了一场“告别仪式”,仪式上,我们试图去重新理解告别这件事……

最后,她姐想说:

你是否也有未了却的遗憾?你是不是也有想告别的那个对象?

我们的生命,从不只有相遇之喜。那些镌刻了酸甜苦辣的时刻,都曾丰富过我们的生命。

而这些你所体尝过的人生,都是你独一无二的宝藏,都是激励你再次出发的能量。

她姐祝福每一个你,都可以拥有一份告别的勇气。

她姐也期待,在下一次线下活动中,与你们再会。她刊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由@她刊iiiher发起的话题#你最想告别的对象是#,分享你的告别故事吧~


哈尔滨婚外遇调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