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2高清版下载 https://www.aoe520.com/aoe2xz/
新股消息
微博赴港二次上市!阿里持股29.6% 七成以上“90后”用户三季报披露后,12岁的微博也将敲开港交所二次上市的大门,拟募资用于持续扩大用户群及提升用户参与度,改善内容生态系统,以及研发、战略并购等。
11月18日晚,微博披露港交所上市聆讯后资料集,高盛、瑞士信贷、中信里昂证券、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申报稿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微博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7%,经营利润率从2016年的21.5%提高至2020年的30.0%。
截至目前,新浪公司、阿里巴巴拥有的微博普通股占比分别为44.4%、29.6%,投票权分别为70.6%、15.7%。
其中,微博主要收入来源于购买广告及营销服务的客户,并在较小程度上来自收费服务(如VIP会员)。数据显示,2020年,微博广告及营销服务产生的收入占年度收入总额的88%,这一比例在2021年上半年仍高达86%。
根据最新发布的三季报,微博第三季度实现营收6.074亿美元,同比增长30%。第三季度,公司广告收入达5.376亿美元,同比增长29%。此外,增值服务营收约为6980万美元,同比增长42%。
截至第三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73亿,月活跃用户中来自移动端比例达到94%。
有趣的是,得益于多元化内容特别是视频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已经12岁的微博在中同样发挥着影响力。
根据微博的数据分析结果,2021年6月,微博确定的月活跃用户中有超过75%属于Z世代,即1990年或之后出生的一代。
新股解读
卫龙赴港上市背后:赚钱能力变弱食品 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近日,港交所将迎来“辣条第一股”的消息引发热议。据悉,11月14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卫龙)已通过上市聆讯。港交所文件显示,卫龙计划集资1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中金以及瑞银为联席保荐人。卫龙方面表示,此次IPO募资将用于扩大和升级企业生产设施与供应链体系。
营销费用连年攀升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最新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卫龙总收入分别为27.52亿元、33.85亿元、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4%;净利润分别为4.76亿元、6.58亿元、8.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14%。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同期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仅为4.1%。
卫龙在2021年上半年开始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报告期内,营收23.03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18.87亿元增长约22%;净利润为3.58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3.67亿元减少2.53%。
今年上半年,大部分食品、调味品企业因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利润下滑,对于卫龙而言,其在营销上同样花费了不少心思和金钱。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卫龙的销售费用从2.35亿元攀升至3.71亿元。其中,推广及广告费用也从2680.9万元增至4665.8万元,2020年广告费同比增长超过50%。
据了解,卫龙此前还先后签下赵薇、杨幂、文章等流量明星做代言人,营销费用可见一斑。
市场份额“吊打”同行
但被指存在食安隐患
尽管营销费用攀升,赚钱能力也有所减弱,但是老牌辣条企业卫龙仍居行业榜首。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零售额计,2020年前五大参与者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0.7%,其中卫龙的市场份额为5.7%,为中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参与者,第二名至第五名的市场份额为1.5%、1.3%、1.2%和1%,卫龙的份额超过第二至第五名参与者的份额之和,领先优势明显。
与以坚果为主业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企业不同,卫龙辣条收入主要分为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其中,卫龙辣条2020年来自调味面制品收入为26.9亿元,占比为65.3%;来自蔬菜制品收入为11.68亿元,占比为28.3%;来自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收入为2.63亿元,占比为6.4%。可以看出,卫龙三分之二以上的营收仍依赖于辣条产品,产品相对较为单一。
在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看来,单一的产品会为其带来巨大的风险。他在其微博发文称,一旦辣条这一主营产品出现重大质量方面的问题,对其(卫龙)而言几乎是灭顶之灾。
据悉,早在2015年,卫龙的部分产品就由于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被漯河市质检局发出处罚通知,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并罚没款合计8.57万元。2018年,原湖北省食药监局在抽检中判定卫龙部分产品不合格,原因是其中添加了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按照相关规定,以上两项添加剂在调味面制品中为“不得使用”。但卫龙称其遵循的是河南地方标准,因此其生产合规。
此事引发不小争议,一直到2019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终于对辣条类食品统一了生产许可管理标准,目前,记者在卫龙产品配料表中没有发现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等添加剂。
手握《中国好声音》《倩女幽魂》等IP 星空华文业绩为何一年不如一年?近日,星空华文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星空华文”)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介绍,按2020年收入计算,星空华文是中国最大综艺节目IP创造商和运营商,亦拥有并运营中国最大电影IP库之一,也是中国领先的音乐IP创造商和运营商。
值得一提的是,星空华文既推出过家喻户晓的《中国好声音》,也跟优酷合作打造过备受年轻人喜欢的《!街舞》,但是近两年净利润表现却不佳,由盈转亏。
业绩由盈转亏
从公司招股书中可以看到,星空华文提供全方位的文娱IP,包括综艺节目、音乐、电影及剧集以及其他IP相关产品和服务。
公司手里运营的综艺IP包括《中国好声音》《!街舞》《蒙面唱将猜猜猜》《中国好歌曲》及《出彩中国人》等。
招股书还显示公司也拥有不少音乐和电影IP。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的音乐库有8002个IP,包括音乐类综艺节目创作期间制作的3363个现场音乐录音、为签约艺人制作的2840首歌曲以及1799首歌曲及音乐作品;电影方面,公司拥有757部过去几十年在香港制作的电影,不少电影甚至是行业里高口碑的经典电影,如《猛龙过江》《倩女幽魂》等。
然而其业绩却连续下滑,近两年公司更由盈转亏。招股书介绍,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分别为17.39亿元、18.07亿元、15.6亿元和1.5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76亿元、3.8亿元、-0.28亿元和-0.25亿元。
公司解释,2021年亏损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亏损则与综艺节目运营及授权产生的收入减少有关。
为何难吸引广告商?
招股书介绍,公司主要有四大业务,分别是综艺节目IP运营及授权、音乐IP运营及授权、电影及剧集IP运营及授权及其他IP相关业务。不过,在营收和毛利上占比最高的一直是综艺节目IP运营及授权。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星空华文综艺节目IP运营及授权的营收分别为12.69亿元、13.41亿元、10.9亿元、7250万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72.9%、74.2%、69.9%及46.9%,2021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滑落74%。
综艺广告的收入确实出现下降。招股书显示,2020年,星空华文综艺节目的广告销售由2019年的9.48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5.71亿元,同比下降了近40%。
“虽然星空华文的IP数量逐年增加,但业绩一年不如一年,出现这种问题有两个原因。”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介绍,外部原因来看,无论是综艺、音乐、电影还是电视剧,运营的收入更多靠广告,IP授权主要是授权给视频类平台,而视频类平台也主要靠广告。
“当下的娱乐市场环境,长视频平台的广告价值本就逐年下滑,受到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冲击很大,因为在广告转化率上不占优势。所以即便观众多,但是这档综艺广告却卖不出好价格。”
从内部原因看,张毅认为星空华文的商业模式过于简单粗暴。“这么多年公司依然主要靠运营和IP授权支撑。其实不管是综艺、音乐还是电影,从经营上公司可以去做模式创新,只有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去改变收入结构,才能更好地迎合广告主或用户的需求。”
(文章来源:哈富资讯)
文章来源:哈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