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成关键!生猪养殖企业调整策略度周期低谷

仙剑4下载 https://www.xianjian520.com/pa4xz/

  作为猪肉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一年要消费7亿头猪,约5500万吨。

  猪肉保供稳价牵动着千家万户,随着猪肉产能的恢复,起起伏伏的猪周期让重点养殖企业面临转型之困,猪企从育种到养殖方面,融入了哪些科技力量?生猪产业又面临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生猪养殖永远是一片汪洋大海

  “生猪产能的恢复,导致猪肉价格直线下跌,生猪养殖企业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了。”6月下旬,一位从事20多年的生猪养殖企业人士王全告诉记者。

  另据央视财经报道,数据显示,我国能繁母猪存栏数在快速回升,由2019年9月底的1913万头增加到今年6月底的4564万头,扩增了2.3倍。能繁母猪大量增加,意味着生猪的供给也在增加,这就造成了生猪价格大幅下跌。

  此外,饲料销售量增长这一指标也印证了国内生猪产能的生猪产能恢复,猪肉上市量明显增加。

  上述生猪养殖企业人士王全透露,今年以来,国内生猪饲料销售一度同比增长6-7成,甚至部分饲料厂商的饲料销售同比增长近一倍了。

  由于生猪出栏量的增加,供应市场的猪肉总量将大幅提升,生猪养殖即将迎来残酷的冬天,生猪养殖企业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行业冬天?

  “生猪行业不可能永远处在冬天。生猪养殖这个市场既不是红海也不是蓝海,它是永远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它有巨大的市场刚需存在。”新五丰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艳书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行业进入冬天并不是坏事,谚语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刘艳书透露,生猪养殖企业要抵御行业低谷,要做到三点:第一保现金流,做好金融准备,保证企业运转有充足的现金流。第二保利润。如果现在重心还在赚大钱上,那就没有抓住当前的工作重点。第三在保现金流和保整体利润基础上,发展上保质量,这才能把冬天过好了,才能有畅通的机制去迎接未来的春天。

  应对猪肉供应过剩,降本增效是关键

  2021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并跌破养殖成本价。随着猪价下跌,猪企不得不纷纷调整发展策略重心,各大养猪龙头企业都将降成本作为中心工作。

  农业农村部官网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中旬国内平均猪肉批发价呈断崖式下跌态势,从1月份的46.71元/公斤,跌至10月15日的19.36元/公斤。

  面对猪价走跌的市场行情,生猪养殖企业纷纷通过控成本、提技术,把降本增效付诸行动。

  “在不裁员、不降薪基础上,我要求企业把能抠出的每一分钱都给抠出来,把能赚的每一分钱都赚回来。我们养猪老板要有正确的成本观。”刘艳书表示。

  猪价持续下探,已经导致养殖户和规模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作为养了30多年生猪的“老将”,刘艳书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有“高招”:第一提高性价比,来降低采购成本。采购成本不是仅仅通过价格高低来比较的,而是以性价比这一指标来衡量的,比如通过资源整合的优势,集中采购,提升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也看使用综合效益。

  “第二合理使用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合理使用要讲科学,比如根据生猪的生长周期,合理平衡生猪所需的蛋白、能量,只有合理使用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刘艳书告诉记者,同时还要杜绝浪费,降低管理成本。通过技术突破和管理手段,才能最优产出,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养殖企业才能有竞争力。

  多位业内人士称,猪肉供应阶段性过剩的情况下,以量补价并不是好策略,降本增效才是关键。

  在猪价走跌的市场行情下,生猪养殖企业该如何增效?新五丰除了在“降本”有高招,在增效上也有“组合拳”。

  近日,新五丰运营总监袁端淇说,“在生猪行业低谷,生猪出口是新五丰特有优势。港澳市场较内地生猪市场溢价高,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好的猪只可以产生800-1000元差价。入港的生猪会比在内地销售增效一部分。”

  袁端淇给记者算了一笔帐,猪价低迷的时候,如果竞争对手卖猪亏1000元/头的时候,依托港澳市场利润,新五丰可以达到盈亏平衡;竞争对手打平的时候,新五丰则会多赚1000元,港澳市场就是我们的特有优势。

  “我们还有肉品产业链协同优势。养殖板块赚钱的时候,加大对肉品板块的战略投入。当猪价低迷的时候,肉品板块是新五丰利润增长点。”新五丰副总经理朱永胜告诉记者。

  今年下半年,新五丰下属的农丰品牌连锁店在星沙开业,当日实现肉品营业额超万元。农丰品牌定位于向大众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猪肉产品,与U鲜品牌在产品结构、消费群体上形成互补。

  据朱永胜透露,新五丰还可以发挥“蓄水池”作用。新五丰较早布局产业链,打通了屠宰、分割、冷链储藏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可以利用政策和商业猪肉储备工具,平抑市场风险。猪肉价低的时候,企业多储备一些猪肉;猪价高的时候,企业可以把储备肉抛向市场,发挥国有企业保供稳价的压舱石作用。

  对标高质量发展,打造湖南生猪养殖“排头兵”

  尽管猪肉价格下降,但生猪养殖企业扩张步伐并没有停止。

  2020年以来,5家生猪养殖企业的扩产计划投资近200亿元。其中,牧原股份计划投资51亿元用于23个生猪养殖项目,19亿元用于4个生猪屠宰项目。新希望拟投资18.26亿元新建设3个生猪养殖项目。

  对标生猪产能高质量发展,新五丰采取的却是适度规模策略。近日,公司投资2.52亿元在衡南县花桥镇均佳村投资建设1个存栏母猪场,规模为1.2万头,增加自供仔猪的占比。

  “生猪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产能必须先进。”新五丰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军坦言,以前我们的产能是比较传统落后的,现在湖南省最新最先进的生猪产能一定在新五丰,“我们非常注重猪场产能质量和养殖工艺。”

  起起伏伏的猪周期凸显出生猪养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养猪场向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大趋势。

  京东农牧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合作研发智能养殖技术;养猪龙头牧原股份也在加速布局智慧养殖;温氏股份与金蝶集团共同搭建农牧行业数字化平台。

  据了解,目前,新五丰已与华为合作,启动数字化转型,旨在通过生产智能化、管理科学化、经营数字化、服务在线化打造养猪数字化体系。

  “为什么找华为合作,这是因为我们合作伙伴和生态圈里面,原来的技术和模式打不开我的天花板。只有牵手华为,才能打破新五丰产业发展的瓶颈。”刘艳书表示,新五丰不需要碎片化的技术和模块,需要的是从顶层设计到整体智慧猪场系统设计的集成,依托云端大数据,真正解决生猪养殖的痛点,完全颠覆传统的养猪模式和生态。

  据第一阶段试点效果看,新五丰的智慧养猪系统成效明显。在部分猪场试点了1.0版智慧养殖,新五丰养殖效率从原来人均饲养500头增长到2500头,一年人均饲养商品猪头数可达到5000头,生产效率提升了5倍。

  按照刘艳书预测,养猪已从过去的散养、劳动密集型模式,发展到如今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未来的猪场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农场,饲养员只需拿着IPAD就可以完成整个猪场的工作,这个愿景马上就会在新五丰实现。

  “养猪是我毕生最热爱的事业。毕业后在一个单位养猪30多年,为什么愿意换个单位,是因为我的梦想就是打造一支‘养猪湘军’,按照这种高质量发展模式,新五丰很有可能成为湖南生猪养殖的‘排头兵’。”刘艳书表示。

(文章来源:经济网)

文章来源:经济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