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的南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重要关卡,对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但南海却一直是一个不平之地,2022年的到来,对南海局势的考验进一步升级,菲律宾再次宣称,要部署反舰导弹,对抗中国在南海的“行动”。
这不是个例,而是南海暗涌的危机之一。如何稳定南海局势,保护好中国南海岛礁,成一道值得深思的命题。
一、南海之重,重在何处?
南海之外常有外国舰队徘徊,周边的岛屿之争更是家常便饭,从1933年法国炮舰出现在南海开始,这片海域似乎从未有过真正的安宁。
南海25个岛中,9个在中国范围内,由这9个岛所围成的海域,则是中国的海域,这9个岛进行连线,便是划分南海的9段线。
整个南海海域,北起广东省南澳岛与台湾南端一线,南面直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西面依托着越南,东面到达菲律宾,幅员辽阔,与印度洋、太平洋相通。南海对中国有什么价值呢?
南海丰富的资源,是中国发展的持续动力。
虽然南海岛礁多为无人岛屿,面积小且位置分散,但只要得到一个不是礁的岛,不论面积多小,都能够得到以这个岛为中心的专属经济海域,即从陆地算起200海里以内的水域范围内的所有资源,都能自由使用。
南海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在国家发展工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南海海域贯通印度洋和太平洋,是南北通道上最为关键的枢纽和咽喉,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战略运输生命线。
中国发展需要大量能源资源,除了开采本土资源,还需要从其他国家购入。从波斯湾购买的石油等战略资源,便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到达中国大陆。
除此之外,中国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60%以上的外贸运输都需要经过南海。
南海还是西欧——中东——远东最为核心的海上航线,从中国出发的船只,无论是前往东南亚、南亚、西亚还是非洲,南海都是必经之地,经过南海的航道超过37条。
无论是韩国、日本进口石油,还是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各种商品及原料,90%都经过南海。因此,南海的经济价值不可估量,相当于中国的咽喉要道。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增强,美国倍感威胁,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和“印太战略”,加强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的联盟,从地图上看,由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围成了一个圈,正好形成了对南海最大的“封锁岛链”。
一旦冲突升级,这些国家则很有可能进行海上封锁,从印度洋进出南海的马六甲海峡、从菲律宾进出南海的巴士海峡、从太平洋进出东海的宫古海峡、从日本海进出黄海的对马海峡。
只要这几个点被封锁,中国的海运可能面临被阻断的风险,进出口贸易被切断,石油供应短缺,无论是哪个结果,带来的蝴蝶效应都是不可设想的。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中国都必须守住南海这个“咽喉”,才能不受制于人。
二、重重障碍,生存脆弱
南海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引来了一些国家对南海的觊觎。
在当前美国四处煽动拉拢对中国不友好势力的情况下,南海更是被其视为一个突破口,无论是在南海附近大搞军事演习,还是推动舆论争夺南海岛礁,都给南海的和平稳定带来了极大挑战。
首先,南海海域内外国家军事活动越发频繁。美国继续在南海海域维系着高强度的对华抵近侦察,借助空军优势,2021年,美国大型侦察机抵近侦察将近1200次,而且多次逼近中国大陆领海基线20海里。
只要中国在南海有活动,美国便要在第一时间收集情报,同时还通过动态部署展示自己的战备能力,看似不经意的巡逻,实则是无声的威胁。
有美国打头阵,其他国家也纷纷试图加强在南海的存在感,英国、法国和印度都派遣了大型海上编队到太平洋活动。
在南海及周边海域进行部署,而德国、荷兰等国家也派遣了驱护舰,更别提日本和澳大利亚,一直试图维系南海军事化存在,多次在南海进行演习,甚至日本还效仿美国,派军舰闯入中国驻守岛屿的12海里内。
南海海域以内的国家,越南开始对已侵占的岛礁进行了新一轮扩建工程,而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也持续加强军事部署。
这些都是对中国明晃晃的挑衅,主要是“展现实力”,服务外交政策,加强与地区国家的关系,附和美国的对华政策,一方面能够获得美国的支持,另一方面压制中国的发展,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忧虑。
其次,台海关系也影响着南海局势的发展。台湾在南海领域内,台海关系跟南海局势很大程度上紧密联系。
随着美国和台湾当局不断发起舆论攻势,炒作和刺激台海局势,南海北部的军事安全风险也在急剧升高。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
而目前,美军侦察机、测量船和水下力量等已经在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巴士海峡间形成了常态化存在,这也给了台湾躁动人群一些底气。拜登也在采访时,对记者的提问是否支持台湾给出模棱两可的回应。
台海局势剑拔弩张,疫情当下,维持南海稳定才能更大程度保证经济运作,为经济复苏铺垫,台湾一动,周边试图在混乱中分一杯羹的国家也会蠢蠢欲动,无疑为南海复杂的局势再添一把火。
除此之外,国际舆论风向也使得南海岛礁主权受到挑战。舆论战是美国的惯用手段,在中美博弈中,美国拉拢东南亚国家,提出南海仲裁,以舆论的攻势,给中国制造紧迫的舆论威胁。
比如在南海对峙中,菲律宾在美国的支持下,上高国际海洋法院,发起诉讼。同时指派多家媒体共同造谣,称中国从来没有南海主权,在刻意引导的舆论下,许多国家也会进行干涉。
这种拉拢盟友、多国发声所形成的的话语合围效应,对中国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如果不加以制止,舆论继续演变,便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在南海问题上,也会处于劣势。
三、南海建设,拉起海上防线
美国之所以如此针对中国,不仅仅是想要压制中国,更是想要保住自己的海上霸权。
南海是中国的主权范围,但也是美国设立了许多海军基地的,建设海上霸权的重要地域,如果南海全部由中国控制,则有可能切断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使得美国多年精心部署失去其原有的价值,美国海上霸权时代就此终结。
但对中国来说,想要完全控制南海也是一个难题。南海岛礁众多,但很多岛礁实际上是无人岛,且难以开发,距离遥远,人力物力都难以支撑。
但世界是一个江湖,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真正守护南海主权。
从2014年开始,中国便开始在南海进行岛礁建设——填海造陆,目前中国已经建设了永暑岛在内的7座岛屿,其中美济岛、渚碧岛和永暑岛都配有三千米级大型跑道的机场,形成了“南沙铁三角”。
以铁三角为中心,半径1000公里基本可以覆盖整个南海海域,在这种覆盖范围下,如果在每个岛上都部署空军战机,配备反潜飞机、预警机等机种,中国便可以在南沙群岛海域占据海空优势,对周边形成压制。
再加上永兴岛、黄岩岛,形成覆盖整个南海海域的大三角,三者之间相互依托,便可以覆盖整个南海领域,形成强有力的天然屏障,拉起海上防线,保障南海安全稳定,可以安心对内海进行开发利用。
这也是突破美国所设置的“封锁岛链”的一个关键点。
中国对南海岛礁的开发建设一直在路上,最大程度保障南海的稳定。但就南海现状而言,仍需保持警惕。一方面,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军事力量融入南海,南海的地缘政治和安全环境都受到了挑战。
相对于西方大国来说,南海周边小国林立,对中国的影响似乎不大,但也恰恰因为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很小,如果遇到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局面,结局也是可行而知。
另一方面,中国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海上合作和共同开发,但要保持合理预期,相对于海上合作来说,一些国家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单边行动所获得的既得利益。
这个时候便要中国便要以南海稳定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南海战略,与周边国家建立双边磋商机制,推进互信。
除此之外,还需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综合实力,强大的威慑力才是阻止美国在南海肆意妄为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