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好的培训学校 https://www.dsjptxx.com
“轻仓踏空”、“满仓套牢”,平时我们经常听到此类说法,也都知道这里的“仓”代表着投资“仓位”。其实,这一个简单的词汇里也是奥妙多多,本期文章我们不妨来一起唠叨唠叨仓位的管理学问。
仓位是什么?
仓位,可以简单理解为实际投资金额与拟用投资资金的比例。
举个例子,小明打算拿出10万的闲置资金进行基金投资。月初,小明在观望中,未曾持有任何基金,则此时他的仓位为0,也称“空仓”。月中某一天,小明看准机会买入5万基金,则此时其仓位变为五成(5/10=0.5),或称“半仓”;月末,小明手上的10万资金全都买了基金,那此刻他的基金仓位就是十成,也就是俗称的“满仓”。
此外,“轻仓”一般是指仓位在三成以下,而七成以上的仓位又可以统称为“重仓”。
在基金投资中,仓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者的情绪。重仓的人担心行情不来,轻仓的人担心行情突如其来,不同的仓位水平往往对应着完全不同的心情。
仓位管理因人而异,如果在投资中运用得当,将有助于大大提高我们的投资体验,毕竟“空仓踏空”和“满仓套牢”说起来就自带着一股浓浓的哀伤。
那么,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投资仓位呢?
仓位需建立在风险承受能力之上
对每位投资者而言,最佳的仓位其实就是最令自己舒服的仓位。在这个仓位下,无论是涨是跌,我们都能吃好饭、睡好觉。
同样的仓位,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持有的体验和操作方式可能均存在较大差异。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更愿意求稳,其投资策略一般都趋近保守,以便为自己预留较足的安全垫,因此基金投资仓位尤其是偏股型基金的仓位建议不要过重,以免一有波动就容易焦虑不安。
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短期能承受得住更大亏损,故一般适用于相对激进的投资策略,对他们而言,有时踏空和套牢可能一样难受。因此保持必要的仓位是可行的。
其次,仓位的管理并非一成不变,有时需要根据市场行情动态调整。
1、很多时候空仓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如果经常保持空仓,似乎没有较高的“性价比”。只考虑偏股型基金的话,保守投资者保持20%以上的仓位,而激进投资者控制在五成仓以上是相对合理的。持有合适的底仓,上涨不完全错过,下跌也有应对之策,攻守兼备。
2、机会来临时要敢于加仓
“逢低加仓”道理都懂,但真正当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内,敢于克服恐惧逆势加仓的投资者却屈指可数。底部点位难以预测,精准“抄底”的概率是较低的。但当市场进入高性价比区域时别犹豫不决,即使短期市场可能还会继续下行,若一味抱着“等再跌一跌便进场”的心理,机会往往就就在犹豫中错过。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10.1.1-2021.9.29
其实,贪婪不仅仅是体现在跟风追高以搏“鱼尾行情”,更深层次的贪婪在于市场跌到了预期位置时还想竭力逃避可能的“最后一跌”,期望实现更精准抄底,往往容易得不偿失。
3、过山车式重仓不可取
没有恒强的市场,也没有恒强的板块。A股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长期重仓某个行业并非明智的选择,反而容易让持仓收益如过山车一般。市场风格轮动,当某个板块出现拥挤和狂热时,可能也就到了逐步离场的时候。做好仓位管理,不仅仅是基金资产的仓位控制,也要合理调整好基金组合中的行业仓位配比。毕竟在A股的板块中难有“常胜将军”。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20.7.1-2021.9.29
4、慎重满仓,留有余地
满仓意味着弹药已打光,把一切都交给市场。对于保守的投资者而言,满仓难以作为一种合理仓位,哪怕对于大部分激进投资者来说,满仓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种被动式的锁仓极考验投资者的心态。
当然,换个角度考虑,如果在合适的位置买入并用长期的眼光看待基金投资,那满仓并非不可取。安心锁仓,告别天天盯盘的短线“坏”习惯,反而说不定会有惊喜。只是绝大多数满仓的投资者更看重短期回报,往往做不到如此云淡风轻,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由于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不同,仓位的管理也因人而异。但无论如何,先做好仓位管理(在合适的时机选择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仓位),再去建立基金投资组合,同时遵守一定的投资纪律,那我们的投资过程想必会轻松有趣很多。
(文章来源: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原标题:应对涨跌小妙招:仓位管理的学问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