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墓碑上少刻了三字,周总理计划重刻,主席摆手:还是算了

桌游 http://http:www.td010.com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长子,也是他寄予厚望的孩子。但不幸的是,1950年11月25日,只有28岁的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对中国,对党来说是很大的损失,而对毛主席来说,丧子之痛更是难以承受。

但是战争还没有结束,一味的悲痛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在和周总理商议之后,毛主席决定将毛岸英就地安葬,和其他133位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烈士一起安葬。

中国人一般讲究魂归故乡,也就是回到家乡安葬,但毛主席毕竟写过“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位生性豪迈的伟人深知,只要实现了自我人生的价值,死而无憾,回不回故乡都不重要。

不过毛主席还是留有遗憾,因为他发现毛岸英的墓碑上少刻了三个字,周总理本来提出不刻,但毛主席却表示算了。

噩耗传来

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国派出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支援朝鲜,无数年轻人换上军装随军队出征,其中也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毛岸英有着极高的革命觉悟,他是主动请求参与抗美援朝作战,毛主席也没有徇私,他曾经说过,别人的儿子都上战场了,如果他不让自己的儿子上战场,那怎么服众呢?

因为时代的坎坷,这对父子本来就是聚少离多,但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会成为永别。1950年11月,在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的毛岸英在美军轰炸中不幸牺牲。

当时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面对死去的毛岸英,他的内心被极大的悲痛所淹没,他和毛主席不只是上下级,更是好友,毛岸英也就成为了他疼爱的一个小辈。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与毛岸英没有血缘关系的他尚且悲痛难当,毛主席作为父亲,又该如何难过?

彭德怀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沉默了整整一天才最终做出决定,给毛主席发去电报,电报中只讲述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

这个噩耗传到了北京,周总理是最先知情的,考虑到毛主席现在的健康状况,周总理提议暂时不要让毛主席得知这个噩耗。

但去世的到底是至亲骨肉,毛主席有所感应,这件事没有瞒住,最后迫于无奈,叶子龙向毛主席坦白实情,彭德怀发来的电报也被送到了毛主席手里。

叶子龙后来回忆说道毛主席的反应,毛主席在通读完电报之后,面色不虞,似乎承受打击过大,眼泪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流出。

毛主席缓了好一会儿,才说出一句话,不知道是在安慰叶子龙还是在安慰自己:“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什么。”去世的是他的亲生儿子,怎么可能没什么,但作为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必须着眼大局。

就地安葬

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毛主席在周总理的安慰下整理好情绪,开始处理后续事宜。

经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讨论后,最终决定就地安葬毛岸英,和他一起入土为安的还有另外133位在朝鲜战场牺牲的烈士。

不运送毛岸英的遗体回国,一是因为战火还在燃烧,会多有不便,而毛主席也不愿意搞特权,而且在豁达的毛主席看来,把毛岸英葬在他努力奋斗,并为之牺牲的朝鲜国土上,让他亲眼看到胜利的到来。

毛岸英的墓碑正面撰写着“毛岸英同志之墓”这几个字,这出自郭沫若之手。而背面是一篇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主席的长子。

一九五零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公历一九五五年四月。

英雄已经逝去,但他们的名字将永垂不朽。

墓碑缺陷

后来,周总理把这段碑文念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后难以自持,潸然泪下。他对周总理说,虽然毛岸英只有28岁,但是他活得有价值。

作为一名领袖,他不能否认毛岸英的牺牲是崇高的,是对革命有巨大贡献的,但作为一名父亲,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抑制住内心的悲痛。

说完这话之后,毛主席又沉默了很久,沉默结束之后,毛主席说出了他的遗憾。毛主席认为这碑文撰写得很好,但是有一个遗憾在于上面少了三个字——上面没有刻上毛岸英的母亲杨开慧的名字,而毛岸英和他母亲的感情更好。杨开慧是毛主席的挚爱,她30岁就被捕入狱牺牲,留下年幼的毛岸英三兄弟。

墓碑上的铭文勾起了毛主席对杨开慧的思念,周总理听完,也感慨颇深。他提议可以把杨开慧的名字补刻进去,但毛主席摆摆手表示算了。毛主席说:“不应该再给前线添麻烦了。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他的墓碑用大理石,这已经是搞特殊了,不好再麻烦人家了,毕竟还有那么多志愿军烈士等着刻碑文。”

毛主席膝下有不少儿女,但毛岸英是其中最年长,也是他期望最高的一个孩子,毛岸英年幼时,主席为了革命事业奔波,父子俩聚少离多,但是父子感情也很深。

有一次,毛主席身体不太舒服,但是正好赶上毛岸英返回北京,人逢喜事精神爽,好不容易和儿子相聚,毛主席精神一振,竟然病也好了。毛主席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比较严厉,但谁也不能说他对自己孩子的爱就不深厚。

孩子先自己而去,还是在异国他乡,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这对主席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身体状况本来就不好的他,因为精神上遭受到了打击,健康也受到了影响。

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彭德怀班师回国,他在向毛主席报告战情时,就毛岸英牺牲一事向主席请罪。

毛主席给出的回答是,岸英是他的儿子,而他进入战场就是战士,他牺牲了之后,就是烈士,和其他无数的烈士一样,为国捐躯。不能说因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毛岸英的牺牲似乎就更不应该,对烈士的崇敬应该是一样的。

小结:

除了一些极端狂热分子,普通人很难不讨厌战争,和平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人民都渴望而珍视的,但十分矛盾,有时候为了守卫和平,又不得不燃起战火。

水火无情,战火熊熊燃烧消耗的是生命,而从火中涅槃而出的是人民渴望的美好生活。

我们离战争很遥远,那是因为在我们之前已经有人做出了牺牲,我们要铭记这些烈士们的牺牲,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