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影视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xingkongyy.cc
■“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今天上午揭牌。
刘东华摄
■ 2005年,市高级技校师生到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学习交流。
■1980年技工学校教师授课。
■2019年,技师学院与京东合作设置校园实训中心。
■2016年,技师学院完成泰国高级人才技工培训班培训任务,中泰双方首次实现在工业方面的技术交流。
今天,在厦门技师学院六十周年校庆之际,位于技师学院的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正式揭牌。未来,该基地将探索在金砖+国家建设海外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基地,让中国工匠精神与智慧通过“鲁班工坊”走向世界。
60年来,开放、探索、创新成为厦门技师学院的“基因”。上个世纪80年代初,厦门技工学校(厦门技师学院前身)就以“培养特区建设人才”为己任,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在全市33家企业开设分校,车间成为课堂。本世纪初,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厦门技师学院前身)提出“跨地域合作”,与东南亚国家开展联合办学。2008年,厦门技师学院正式挂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基本理念。未来,厦门技师学院还将推动全员学徒制工程,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学徒制。
文/记者吴笛
图片/厦门技师学院提供(除署名外)
校企融合
教室设在企业车间专业设置为企业量身定制
1979年厦门市技工学校复办。从1980年到1993年,厦门技工学校在相关行业、企业开设了电子、机械、汽车、卷烟等33个分校,几乎涵盖全市的大中型行业、企业,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学校”。
该校老教师缪红玉回忆,当时学校只有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学校领导和印刷工一起办公。教室设在企业车间,企业的技术骨干和学校老师共同为学生上课,学生毕业后就留在企业工作。
缪红玉说,当时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完全取决于企业的需求。每年学校都要调整专业设置适应企业发展,曾开设过录像机班、园艺班、计量班、纺织班、鱼肝油班、钢窗班等。
课堂设在不同的企业,通识课程老师就比较辛苦。体育老师李永池每天要骑着自行车、带着运动器材,进出不同企业去上课。
今年83岁的郑平,1980年进入技工学校当校医。她回忆,当时学校非常注重一线教学,办公人员相对少,她除了当校医,还要做不少其他工作,比如帮忙印考卷、参与招生等。
1986年起,学校承担了全市锅炉、焊工、电工等7个特殊工种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任务;1995年,学校设立“厦门市技工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首批鉴定工种包括维修电工、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钳工和中式烹调师;1997年,学校先后开办了电工、钳工、化工工艺等65个专业,毕业生6486人,培训各类人员23921人,为特区建设输送了大批急需的建设人才。
交流学习
连续三年派出师生参访带回国外创新教学模式
1997年,厦门市技工学校与厦门市机械技工学校合并,成立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2003年,厦门市建筑工程技术学校完成和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实质合并。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数控加工、模具、成型工艺技术等紧缺专业,增加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
三校合并后,学校开始了“跨区域合作”。从2000年开始,学校连续4年与新加坡马里士他工艺教育学院互派师生开展短期培训。
该校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系老师谢寿衡说,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技师学院师生到新加坡的技术类院校参访,当地的项目制学习方式让他眼前一亮。他说,当时带学生去体验当地院校的自动导向车项目课程,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需要用到焊接电路板和计算机编程好几门课程的知识。以项目为导向来学习,可以让学生目标明确、过程清晰,取得结果更有成就感。后来,厦门技师学院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就是借鉴了新加坡这种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厦门技师学院与新加坡工艺教育局特别授权的新加坡新中国际教育学院联合开设了培训班,引进新加坡的教学体系,重点课程由新加坡的老师来上课,学生还可考取新加坡的职业资格。
创新引领
与企业院校长期合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交流合作不仅开阔了师生的眼界,也学习了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模式。
2014年,谢寿衡和14名技师学院的老师前往德国,考察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工人即学生”的二元制理念。回来后,他们总结了这些经验,最终形成了厦门技师学院顶岗实习制度。在合作企业设立技师工作站,每个学期派学生到工作站顶岗实习。实习需要在完整的工作链条上进行,让学生深入了解每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同时,技师学院还与厦门本地企业和院校合作办学,与ABB、太古、灿坤等知名企业及华侨大学、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多形式、多工种及全日制、业余、长短期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对岗前、在职人员进行初中高级工和技师培训工作。
谢寿衡认为,如果说20年前技师学院是借鉴追随国外先进的职业发展理念和教学模式,那么如今技师学院已经走上创新引领之路。未来,技师学院在职业教育理念和手段上还将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声音
厦门技师学院院长张家雄:
厦门技师学院已走过了60年发展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豪情满怀,赓续一代代厦门技师人的技能梦想。我们将始终坚定“建设全国一流技能人才成长摇篮”的目标,始终坚持“技能成才、技能兴邦”的时代使命,努力推动厦门技师学院跨越式发展。
成果
毕业生就业率
稳定在98%以上
经过60年发展,厦门技师学院现开设有机械、车辆、建筑、电气、电子光电、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文化基础7个专业系部35个专业(方向),实习实训设备总值达1.8亿元,建有数控、汽修、模具3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数字化创意设计、机电、电子)及厦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市制造业实训基地正在建设中。
学院有教职工370余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32%,“双师型”教师占75%以上,是我省综合办学实力最强且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全日制综合性技工院校;为社会培养培训了10余万名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8%以上。全国三百多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包括该校校友冯鸿昌、陈国信。
(文章来源:厦门晚报)
文章来源: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