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招拆招:从俄乌冲突看如何提高直升机生存能力

玻璃钢化粪池厂家

从上个月24日至今,俄乌军事冲突持续了一个月时间。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便携式防空导弹大战直升机的画面被广泛传播,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在现代战场上,直升机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已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防御的角度来看,直升机本身又是非常脆弱的。在目前防空武器系统广泛装备使用,特别是大量单兵防空武器的普及,也使得直升机被击伤击落,甚至机毁人亡的概率大幅上升。在此次冲突,俄乌双方都有直升机被对方击落的记录,而且包括俄军最先进的卡-52直升机。

那么,从设计角度来看,直升机的防御薄弱点都有哪些?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幅提升直升机的战场生存能力?

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中后的卡-52直升机成功迫降。

直升机防御薄弱点有哪些?

相比固定翼攻击机,同样以中低空甚至超低空为作战空域的直升机,自身防御能力确实要差很多。从直升机本身结构布局特点来说,容易受到攻击进而导致严重损伤的部位主要包括:主旋翼、尾桨、驾驶舱、发动机舱、油箱、弹药箱等。

主旋翼和尾桨可以说是整个直升机结构设计中最容易受损的部件,一旦因为被敌方火力击中而失效,直升机就很可能会失去飞行能力,甚至失控坠毁。主旋翼主要承担着为直升机提供主要升力以及机动能力的重任,其桨毂如果被击中受损,容易造成桨叶飞脱,而桨叶被击中则有可能折断,这些严重损伤都会使得直升机瞬间失去飞行动力。

尾桨的作用主要是平衡主旋翼的扭转力矩,如果被击中失效,直升机会立刻进入到失控旋转状态,最终坠地。在1993年索马里维和行动中,美军“黑鹰”运输直升机就是因为被RPG火箭弹击中了尾桨而失事坠毁的。对于采用共轴旋翼设计的俄罗斯卡莫夫系列直升机来说,虽然没有尾桨,但是两组主旋翼是采用对转的方式相互抵消扭转力矩,如果其中的任何一组主旋翼被击中失效,也会造成类似的结果。

便携式防空导弹是直升机最大的威胁。

除了尾桨,驾驶舱、发动机舱、油箱以及弹药箱等都是中弹概率很高的部位。直升机驾驶舱为了保证飞行员有较好的视野,大多采用大面积透明舷窗设计,虽然其采用的都是防弹玻璃(更为准确的名称是“透明装甲”),但是抗弹能力也是远不及金属以及复合材料装甲的。

发动机舱内安装有大功率涡轴发动机,而且一般都突出在机身外部,如果被击中导致发动机失效停止运转,直升机也会失去动力而迫降。如果此时直升机可以保持一定飞行高度的话,就能够依靠主旋翼的自旋转在下降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升力,减少着陆速度,从而实现安全迫降。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卡-52攻击直升机的发动机舱被“毒刺”便携式地空导弹击中后,飞行员依靠完好的主旋翼迫降的成功案例。另外,发动机舱后部都设有排出高温废气的排气口,这个部位也是大多数红外制导导弹锁定攻击的明显目标之一。

油箱以及弹药箱一般都设在机身内部,通常位于机身侧面或者底部,虽然有外部装甲防护,但同时也是中弹概率比较高的部位。如果敌方中小口径高炮发射的穿甲燃烧弹击中、击穿这些部位,也很有可能造成燃料起火以及弹药殉爆。

卡-52发射干扰弹。

上一篇:

下一篇: